和其他從小就喜愛畫畫的插畫家相比,Hanna童年所受到的藝術啟蒙,又更幸福了一點。「小時候的記憶裡,爸爸本身就很喜歡畫畫,一有空會帶著我一起去戶外寫生,也很常帶著我去美術館欣賞展覽,那裡就像我們家的後院一樣。」談起這些記憶,Hanna臉上露出了笑容。對她來說,畫畫這件事從小就像是理所當然地滲透在她的生活中。日常一有空閒,她就會拿起筆來,透過畫畫抒發自己當下的心情或天馬行空的想像。
和多數家庭一樣,Hanna的家人認為畫畫只適合拿來陶冶性情,但在Hanna的心中,一直藏著成為藝術家的夢想。升大學那一年,原本課業成績普通的她,為了說服爸媽可以讓她去考美術系,不僅努力讓自己在一次大考中拿到好成績,獲得父母的支持去參加畫室的集訓營,更帶著這份對畫畫的熱情,順利考上了台中教育大學的美術系。十分珍惜大學四年學習經歷的Hanna,讓自己盡可能有機會學習各種媒材的訓練,也因為學院派的洗禮,讓她過去有很長一段時間,堅持琢磨精細的創作技法。
Hanna私下的創作作品喜歡以鳥作為題材。除了因為從小喜愛的動物就是鳥類,探究鳥的生命特質,也和她每一個創作階段的心境不謀而合。「我覺得人的生命就很像候鳥,隨著季節的轉換,不斷追尋自己內心的嚮往或舒適的地方,在追尋過程中,你可能會遇到很多挑戰,像是天敵的威脅、氣候的轉變等。」
回想剛入職場,在設計公司擔任平面設計師那幾年,Hanna的內心始終惦記著想要成為獨立創作者的念頭。而生平第一次鼓起勇氣投遞國際插畫比賽,她就畫了一隻住在蘋果中的麻雀,張口就有東西吃,卻哪裡都去不了,象徵自己當時待在舒適圈雖然安定,活動的空間卻很受限。因為〈蘋果鳥〉這幅作品,她獲得了美國3X3國際插畫大獎,得獎對於當時的她,宛如當頭棒喝,成為她插畫生涯中非常重要的轉捩點,鼓起勇氣開始了獨立接案的逐夢之旅。